书名:于胥斯原:乡族、风水与地方记忆
图书介绍
《于胥斯原:乡族、风水与地方记忆》是一部融合社会经济史、民俗学、宗教学、家族史与思想史的综合性研究著作,立足于“大历史”与“区域史”双重视角,探讨风水、乡族共同体、地方记忆之间的互动关系。
本书继承了“博衣凌学派”的研究方法,采用民俗乡例、实物碑刻、民间文献等多重史料,结合田野调查与生活史研究,深入解析风水知识与实践如何塑造了南方乡土社会的文化系统及社会秩序。从近世以来的社会变迁来看,风水术数不仅是地方信仰与民俗传统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地域社会结构调整、家族认同和乡族发展中的关键文化力量。
核心议题:
- 风水如何影响乡土社会的秩序构建?
- 风水术数如何作为竞争性精神力量,塑造社会流动的文化想象?
- 风水术数如何在“冷热传统”交织中,影响中国文明的连续性?
本书不仅是对风水、乡族关系的深入剖析,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一次历史人类学视角的反思。在“人类世”背景下,风水是否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如何直面深植于历史文化中的“冷热传统”?本书为此提供了深刻的探讨。
作者简介
陈进国,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宗教学会宗教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民族学与人类学学会宗教人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长期从事宗教人类学、中国民间信仰与民间宗教研究,创办并主编《中国宗教报告(蓝皮书)》《粤港澳大湾区宗教蓝皮书》等。其研究涉及民间信仰、地方宗教、家族文化、风水与社会变迁等领域。代表作包括《隔岸观火:泛台海区域的信仰生活》《救劫:当代济度宗教的田野研究》《南海诸岛庙宇史迹及其变迁辨析》等。
图书书评
《于胥斯原》是一部结合历史学、人类学、民俗学的跨学科研究著作,展现了风水术数在乡族社会结构中的重要地位。作者采用田野调查、历史文献与碑刻资料,结合人类学的理论方法,对中国南方社会的风水文化及其社会功能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书特别强调风水作为一种地方知识如何在历史进程中发挥作用,不仅影响乡族组织,还深刻塑造了地方社会秩序。对于研究地方文化、家族史、宗教信仰的学者与读者而言,这是一本极具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著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