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苏联经典文学作品全新译本,纪念作家鲍里斯·瓦西里耶夫百年诞辰,学界重新定位其文学遗产。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瓦西里耶夫的小说首作,一经发表便在苏联掀起巨大反响。不久后,由作者亲自参与编剧的同名电影上映,获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纪念奖、全苏电影节大奖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小说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一位男士官带领五位女兵阻击德军破坏铁路的英勇故事。五位女兵接连牺牲,但男主人公在绝境下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然而,《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战争与牺牲的作品。它不仅描述了战争的残酷,也展现了女性在战火中的英勇与坚韧,探讨了战争对个体命运的影响。它不是简单地论述战争的是非曲直,也不是为了塑造战斗英雄的伟岸形象,而是希望人们在和平年代里更加珍惜生活,热烈相爱,努力前行。
作者简介
鲍里斯·瓦西里耶夫(Boris Vasilyev, 1924—2013)
俄罗斯当代著名作家,苏联国家奖与俄罗斯总统奖得主,莫斯科作家协会与俄罗斯电影工作者协会成员,俄罗斯电影艺术学院院士。
瓦西里耶夫早年参军,深受卫国战争影响,这段经历深刻地塑造了他的创作风格。他的作品以战争、信仰、爱情与人性为主题,在苏联及后来的俄罗斯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他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及话剧,在全球多个国家广受欢迎。
他还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被引入中国的苏联当代作家之一,其作品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书评
战争中的女性形象——《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带来的震撼与思考
瓦西里耶夫以细腻而富有诗意的笔触,描绘了战争中女性的英勇与无奈。五位女兵虽然身处战场,但她们依旧保持着女性的柔情与梦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与追求。然而,战争无情地夺去了她们的生命,使她们成为无名英雄。
小说并未一味歌颂牺牲,而是通过展现个体命运的残酷变化,反思战争的无情与悲剧性。这种对战争与人性的双重挖掘,使得《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在战争文学中独树一帜。
小说的悲壮结局让人唏嘘,但同时也激发了对和平的珍视。它提醒我们,战争不仅仅是国家间的斗争,更是无数鲜活生命的逝去,是幸福与梦想的破灭。
改编与影响
本书的改编电影成为苏联乃至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一,成功再现了小说中的动人场景,并使这一历史故事更加广为流传。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依然能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引起共鸣,成为探讨战争与人性的经典之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