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全称
《雅尔塔内幕》
书籍版权信息
- 作者: [美] 爱德华·赖利·斯特蒂纽斯 (Edward Reilly Stettinius Jr.)
- 译者: 章和言 / 张梦茹
-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 出版年: 2024年10月
- 页数: 272页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精装
- 丛书: 让历史感同身受
- ISBN: 9787532795710
图书分类
历史 > 世界历史 > 二战史
详细内容简介
《雅尔塔内幕》是美国第48任国务卿爱德华·斯特蒂纽斯撰写的回忆录,详尽记录了1945年2月4日至11日在克里米亚雅尔塔召开的战后世界秩序关键会议。作为美英苏三巨头——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商讨战后安排的转折点,雅尔塔会议聚焦德国处置、波兰边界、远东局势及联合国创立等议题。斯特蒂纽斯以亲历者视角,揭示会议中的激烈争锋、妥协博弈与决策内幕,展现三国如何平衡战时联盟与各自利益,最终签署《雅尔塔协定》《被解放的欧洲的宣言》等文件,奠定“雅尔塔体系”与联合国基础。
本书不仅还原了会议的紧张氛围与外交细节,还深入剖析了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如三大国否决权的设计、波兰问题的争议及远东利益的分配。上海译文出版社精装出版,译者章和言、张梦茹精准传递原文的史料价值与叙事张力。这本书如一扇窗,打开二战末期大国博弈的幕后真相,揭示战后世界的复杂起点。
背景与创作
创作背景
《雅尔塔内幕》原版《Roosevelt and the Russians: The Yalta Conference》1949年出版,2024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引进,纳入“让历史感同身受”丛书。斯特蒂纽斯作为雅尔塔会议的核心参与者,其回忆录出版时正值冷战初期,雅尔塔体系备受争议,读者对战后秩序的起源充满好奇。本书以第一手史料回应了“雅尔塔是否绥靖”的争论,揭示三巨头在反法西斯胜利前夕的战略考量。搜索显示,雅尔塔会议作为二战史与冷战史的转折点,持续吸引学术与大众关注。这本书不仅是历史见证,更是对大国外交与战后和平努力的深刻反思。
作者简介
爱德华·赖利·斯特蒂纽斯 (Edward Reilly Stettinius Jr., 1900-1949)
美国政治家,第48任国务卿(1944-1945),雅尔塔会议关键决策者之一。1946年出任美国首任驻联合国大使,致力于战后国际合作。其回忆录以亲历视角,保留了雅尔塔会议的珍贵史料。
核心理念解读
- 雅尔塔体系的诞生:雅尔塔会议通过协商与妥协,确立了战后世界秩序的框架,三大国的利益分配与权力平衡奠定了冷战初期的地缘格局。
- 大国博弈的复杂性:美英苏在德国分割、波兰边界、远东问题上各有算计,会议展现了战时联盟内部的信任与猜忌并存。
- 联合国的雏形:三大国否决权的设立与联合国宪章的筹划,体现了战后国际合作的理想与大国主导的现实。
- 波兰问题的争议:波兰边界与政府重组成为会议焦点,反映了意识形态冲突与战后欧洲重建的矛盾。
- 战后和平的权衡:雅尔塔协定加速反法西斯胜利,但部分妥协(如远东安排)为冷战埋下隐患,凸显外交的短期与长期效应的张力。
书评
《雅尔塔内幕》是一部扣人心弦的历史亲历记,仿佛将读者带回1945年克里米亚的会议桌旁,目睹罗斯福、丘吉尔与斯大林的唇枪舌剑。斯特蒂纽斯以美国国务卿的视角,细腻还原了雅尔塔会议的紧张博弈:从波兰边界的争执到联合国否决权的妥协,每一幕都如外交棋局般扣人心弦。章和言与张梦茹的译文精准而生动,让史料的厚重与叙事的流畅完美融合。这本书适合想深入了解二战尾声与冷战开端的历史爱好者,也适合对大国外交感兴趣的读者。它不仅揭开雅尔塔的神秘面纱,更让人感慨战后和平的来之不易与脆弱。
推荐理由
这本书是献给每一个对二战历史与大国博弈着迷的人的礼物。斯特蒂纽斯带你走进雅尔塔会议的幕后,揭秘三巨头如何为战后世界划定蓝图。适合历史爱好者、外交研究者及关注冷战起源的读者。读完它,你会惊叹大国决策的复杂与深远,也会对雅尔塔体系的得失有更深体会。它如一盏历史明灯,照亮战后秩序的起点与裂痕。如果你想了解改变世界的八天,这本精装佳作不容错过。
下载信息
《雅尔塔内幕》PDF、AZW3、MOBI、EPUB格式电子书下载
下载提示:支持PDF、AZW3、MOBI、EPUB格式。夸克网盘可直接保存与在线查看,城通网盘需输入密码9734。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