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全称
《埃及7500年》
书籍版权信息
- 作者: [美] 罗伯特·蒂格诺 (Robert L. Tignor)
- 译者: 刘文菁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出品方: 新思文化
- 出版年: 2025年2月18日
- 页数: 392页
- 定价: 88.00元
- 装帧: 精装
- 丛书: 新思历史丛书
- ISBN: 9787521770599
图书分类
历史 > 世界历史 > 埃及史
详细内容简介
《埃及7500年》是美国历史学家罗伯特·蒂格诺的代表作,全面追溯埃及从公元前5500年法尤姆文化到2011年穆巴拉克时代的7500年历史。书中以尼罗河为叙事主线,串联史前文化、古王国、中新王国、希腊化时代、罗马与基督教时期、阿拉伯帝国、法蒂玛、阿尤布、马穆鲁克王朝、奥斯曼帝国、拿破仑入侵、英国殖民及现代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的兴衰轨迹。蒂格诺不仅聚焦古埃及的金字塔、象形文字与法老传奇,还深入剖析现代埃及作为中东人口大国与金砖国家的地缘角色,揭示文明在断裂与延续中的深层张力。
书中穿插文物遗迹的介绍,如吉萨金字塔、卢克索神庙,将历史与实地探索相融,兼具学术深度与旅行指引功能。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蒂格诺详细梳理了奥斯ман帝国统治埃及的三个阶段(1517-1798),从中央集权到地方自治的演变,展现帝国衰落与地方势力的博弈。这部通史以埃及为窗口,浓缩文明兴衰、帝国更迭、宗教传播与文化融合的世界历史脉络,是一场跨越千年的历史之旅。
背景与创作
创作背景
《埃及7500年》原版《Egypt: A Short History》2010年由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2025年由中信出版社引进,纳入“新思历史丛书”。蒂格诺凭借五十年埃及研究与实地生活经验,回应人们对埃及作为文明发源地与现代地缘枢纽的兴趣。书中从史前到现代的叙事,尤其突出奥斯曼帝国时期(1517-1798)与现代埃及的民族转型,呼应全球对中东历史与金砖国家角色的关注。搜索显示,蒂格诺以简明全面的风格著称,其作品兼具学术严谨性与大众可读性。这本书不仅是历史梳理,更是一场穿越文明的对话,探索文化的断裂与新生。
作者简介
罗伯特·蒂格诺 (Robert L. Tignor, 1932-2022)
美国历史学家、埃及学家,普林斯顿大学现代史教授,曾任历史系主任14年。耶鲁大学博士,46年执教普林斯顿,开创非洲史教学,著有《埃及的现代化和英国的殖民统治》《萨达特:改造中东》等,以通俗笔触呈现复杂历史见长。
核心理念解读
- 尼罗河的命脉:尼罗河是埃及文明的生命线,其周期性泛滥孕育了农业社会,塑造了古埃及的集权制度与宇宙观,贯穿7500年的历史进程。
- 文明的断裂与新生:古埃及文明被希腊化、罗马化、伊斯兰化后断裂,但象形文字、农业传统等元素以隐性方式存续,现代埃及在民族主义驱动下重构与古文明的关联。
- 帝国的十字路口:埃及作为亚历山大、罗马、阿拉伯、奥斯曼等帝国的战略枢纽,承载了权力更迭与文化交融,体现了全球帝国的扩张与收缩规律。
- 宗教的碰撞与融合:从多神教到科普特基督教,再到伊斯兰教的主导,埃及历史展现了信仰体系的更替与共存,折射宗教传播的复杂动态。
- 地缘政治的枢纽:从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到现代金砖国家的角色,埃及始终是亚非欧三大洲的战略要地,影响全球地缘格局。
书评
《埃及7500年》是一部让人沉醉的历史长卷,仿佛乘着一叶扁舟,沿尼罗河漂流,从法尤姆的史前星火到穆巴拉克的现代激荡。罗伯特·蒂格诺以半个世纪的学术积淀,将7500年的埃及历史娓娓道来:金字塔的永恒沉默、萨拉丁的英勇抗争、苏伊士运河的全球博弈,每一段都如 uuidv4河水般奔流不息。书中点缀的文物与遗迹介绍,让人仿佛置身卢克索神庙或开罗老城。这本书适合想一窥埃及全貌的历史爱好者,也适合为金字塔之旅做准备的旅人。它不仅讲述过去,更让你感受到文明在断裂与重生中的生命力。
推荐理由
这本书是献给每一个被埃及神秘气质吸引的人的礼物。蒂格诺带你走进尼罗河畔的文明传奇,从法老的荣光到现代的转型,每一页都充满历史的温度。适合历史爱好者、旅行者及关注中东格局的读者。读完它,你会惊叹埃及如何在千年变迁中屹立不倒,也会对文明的韧性心生敬畏。它像一盏尼罗河灯塔,指引你在历史迷雾中找到方向。如果你想一览7500年的文明奇迹,这本精装之作值得珍藏。
重点内容:奥斯曼帝国统治埃及的三个阶段
根据《埃及7500年》第八章,奥斯曼帝国对埃及的统治(1517-1798)分为三个阶段,展现从中央集权到地方自治的演变:
- 征服与集权(1517-1590):1517年,奥斯曼苏丹塞尔姆一世击败马穆鲁克王朝,吞并埃及,设其为行省(Eyālet-i Mıṣr)。1525年,大维齐尔易卜拉欣帕夏颁布《法令》(kanun-name),建立总督(viceroy)领导的行政体系,辅以顾问委员会(divan)与奥斯曼-地方混合军队。埃及成为帝国税收与扩张的支柱,香料贸易繁荣,但奥斯曼中央严控,马穆鲁克残余势力被边缘化。
- 地方势力崛起(1590-1700):随着奥斯曼帝国中央权威衰退,埃及的地方马穆鲁克精英与军事集团逐渐复苏。总督权力受限,地方首领(kashifs)掌控税收与行政,形成半自治格局。马穆鲁克虽未完全复辟,但成为实际权力核心,奥斯曼苏丹的影响力渐弱,埃及成为地方与中央博弈的舞台。
- 半自治与内乱(1700-1798):18世纪,埃及进入权力分散期,马穆鲁克派系与地方贝伊(beys)争斗加剧,总督形同傀儡。奥斯曼帝国忙于欧亚战事,无暇深管埃及,地方势力通过贸易与农业进一步巩固经济基础。1760年代,阿里贝伊短暂统一埃及,挑战奥斯曼权威,但内乱频发,直至1798年拿破仑入侵终结奥斯曼统治。
这三个阶段揭示了奥斯曼帝国在埃及从强力控制到名存实亡的衰退,地方势力的崛起为穆罕默德·阿里的现代化改革埋下伏笔。
下载信息
《埃及7500年》PDF、AZW3、MOBI、EPUB格式电子书下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