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博科夫的禁忌之恋:《魔法师》

纳博科夫的禁忌之恋:《魔法师》插图
作者: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作名: The Enchanter
译者: 金绍禹
出版年: 2022-3-1
页数: 136
定价: 59.00
装帧: 精装
丛书: 纳博科夫精选集
ISBN: 9787532787562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而闻名于世。他的中篇小说《魔法师》(The Enchanter)被视为其著名作品《洛丽塔》的雏形,深入探讨了禁忌之恋的复杂心理。

内容概述:欲望与道德的交织

《魔法师》创作于1939年,是纳博科夫最后一部用俄文写作的作品。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未具名的中年男子,他对年轻少女怀有强烈的欲望。为了接近在公园中偶遇的女孩,他娶了她的母亲。母亲病逝后,他试图将女孩带走,意图将她困在无尽的旅程中。然而,在他们旅行的第一个夜晚,当他试图接近熟睡的女孩时,她的惊恐反应使他意识到自己的罪恶,最终选择自我毁灭。

创作背景:从遗失到重现

纳博科夫在巴黎完成《魔法师》后,未曾发表,仅向少数人展示过手稿。在前往美国的过程中,手稿一度遗失,纳博科夫认为它已被销毁。然而,1959年,他在伊萨卡重新发现了这部作品。尽管他认为作品“精确而清晰”,但并未立即出版。直到他去世后,他的儿子德米特里·纳博科夫于1986年将其翻译成英文,并于次年出版。

与《洛丽塔》的关联:主题的前奏

纳博科夫本人将《魔法师》视为《洛丽塔》的前身。两部作品都探讨了成年男子对年轻少女的迷恋。然而,《魔法师》采用第三人称叙述,人物未具名,故事地点具有异域风情;而《洛丽塔》则以第一人称视角,详细描绘了各要素的来龙去脉。尽管主题相似,但两者在叙事方式和情节发展上存在显著差异。

作品评价:优雅与不安的融合

《魔法师》被誉为一则“优雅而令人毛骨悚然的童话”,深入研究了“疯人脑海中幻象”。尽管篇幅短小,但其对禁忌欲望的细腻描写和对人性深处的探讨,使其在纳博科夫的作品中占据独特地位。

相关文件下载地址
©下载资源版权归作者所有;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使用,请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