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乡人亦不同:时空视角下城乡移民青年城市权益的差异性研究

250d03e6c8229275fbf3839d1a56d6c7

《异乡人亦不同》是一部聚焦城乡移民青年群体的质性研究著作,通过关注“附近”和目标群体的自我叙事,揭示这一群体在城市中的异质生活世界与权益空间的多元性。本书深入探讨了城乡移民青年在城市中的权益获取、个人发展、与城市的情感连接以及定居意愿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并指出这种差异性如何反向塑造多元化的城市空间。研究不仅为理解城乡移民群体的城市权益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应对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挑战提供了学术支持与人文关怀。


作者简介

本书由多位社会学与城市研究领域的学者合作完成,主要作者包括:

  • 张明远: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研究方向为城乡移民、社会空间与城市权益,代表作有《流动的城市:城乡移民的社会空间研究》。
  • 李静怡:复旦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研究员,专注于青年移民与城市发展,曾参与多项国家级城镇化研究项目。
  • 王建国: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社会分层、移民政策与城市治理,发表多篇关于城乡移民的高影响力论文。

书评:城乡移民青年的异质生活与城市权益

1. 研究视角:从“宏观叙事”到“微观日常”

本书摒弃传统的宏观统计数据,转而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深度访谈、参与观察等方式,聚焦城乡移民青年的“附近”生活(如社区、工作场所、社交圈),揭示他们在城市中的真实生存状态。例如:

  • 案例1:一位来自河南农村的快递员,通过高强度劳动获得经济独立,但对城市的情感归属感薄弱;
  • 案例2:一名四川籍大学生毕业后留城工作,积极融入城市生活,但对户籍限制下的权益缺失感到无奈。

2. 核心发现:异质性与多元权益空间

研究发现,城乡移民青年群体内部存在显著差异:

  • 权益获取:高学历移民更易获得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而低技能移民多依赖非正式网络(如老乡会)获取资源;
  • 情感连接:部分移民将城市视为“跳板”,另一部分则通过文化实践(如参与社区活动)建立情感纽带;
  • 定居意愿:经济条件、社会支持与政策环境共同影响移民的定居选择,形成“留城派”与“返乡派”的分化。

3. 理论贡献:重新定义城市权益空间

本书提出“多元权益空间”概念,强调城市权益不仅是政策赋予的“硬权利”,更是通过日常实践构建的“软权利”。例如:

  • 社区空间:移民通过参与社区活动争取话语权;
  • 文化空间:青年移民通过社交媒体表达诉求,形成虚拟权益空间。

5. 争议与反思:质性研究的局限性

尽管本书提供了丰富的个案分析,但批评者指出,质性研究可能因样本量有限而难以推广。此外,对移民群体内部差异的过度强调,可能忽视结构性不平等(如城乡二元体制)的根源性影响。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