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帝国的疼痛》是一部深刻描绘明清易代之际动荡岁月的历史作品。作者聂作平以生动而深沉的笔触,重现了公元1644年中国大地上的腥风血雨、民生疾苦与权力更替。
这一年,崇祯皇帝自缢煤山,李自成短暂地登上了历史舞台,清军乘势入关,而江阴百姓则以悲壮的抵抗展现了明朝遗民的忠诚与哀痛。在这个风云变幻的历史节点上,中国社会经历了从辉煌帝国向清王朝过渡的沉重变革,也埋下了古老帝国长期停滞的伏笔。
本书特色:
•以全景化视角刻画明清更替的历史图景,深度剖析崇祯、李自成、清太祖努尔哈赤等关键人物的命运沉浮。
•结合丰富史料,客观展现动荡时代社会各阶层的挣扎与抉择。
•通过1644年的历史事件,启发读者思考社会变革与帝国转型的困境。
这不仅是一本关于历史的书,更是一面映照现实的镜子,提醒我们如何从过去的失败与痛苦中汲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作者简介
聂作平,四川富顺人,著名作家、历史研究者。曾担任《精英会》总策划,并为《中国国家地理》撰稿,荣获十周年文章贡献奖。著有《历史的B面》《历史的耻部》《天朝:1793-1901》等作品。
聂作平擅长以独特视角剖析历史事件,善于在宏大叙事中挖掘人性的细节与社会的深层次动因。他的作品既有史学深度,也具备可读性,广受历史爱好者和学者的推崇。
图书书评
1.生动且深刻的历史叙事
书中以细腻的笔法描绘1644年这一关键历史节点,将历史人物的挣扎、帝国的衰亡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读来心潮澎湃。
2.警醒现实的历史教训
本书不仅呈现明末清初的社会崩溃,还深刻剖析了权力更替、社会动荡的根源,启示我们反思现代社会的治理与发展。
3.适合历史爱好者与专业研究者
语言通俗易懂,兼顾严谨史实与文学表达,无论是普通读者还是学者都能从中获益。
关键词
下载地址